- · 《华南地震》数据库收录[08/03]
- · 《华南地震》栏目设置[08/03]
- · 《华南地震》刊物宗旨[08/03]
- · 《华南地震》征稿要求[08/03]
- · 《华南地震》投稿方式[08/03]
地质学论文_珠江及华南河流现代沉积物特征、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5.3.6 重矿物来示踪风化作用 5.4 主要认识 第六章 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演化历史—构造、沉积、风化剥蚀综合研究 6.1 早—晚白垩纪边界时期(~100Ma)的构造转
5.3.6 重矿物来示踪风化作用
5.4 主要认识
第六章 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演化历史—构造、沉积、风化剥蚀综合研究
6.1 早—晚白垩纪边界时期(~100Ma)的构造转换时期
6.1.1 华南板块东南部的构造运动
6.1.2 大型左行超压剪切带
6.1.3 早晚白垩世边界板块挤压事件的地球动力学成因
6.2 晚白垩世早期弧后伸展:古太平洋板块的高角度俯冲(~100Ma到~72Ma)
6.3 白垩世晚期俯冲后挤压事件(~72Ma到~66Ma)
6.3.1 俯冲后挤压事件的一种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解释:古南海海底扩张产生的脊推力
6.3.2 脊推挤压:是晚白垩世伸展期和新生代裂陷期之间的明显分隔
6.4 早期季风作用的重建
6.5 “构造—风化—沉积”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6.5.1 构造与沉积之间的关系
6.5.2 沉积与风化之间的关系
6.5.3 构造与风化之间的关系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章摘要:河流作为陆地和海洋的媒介,将陆源碎屑物质搬运到海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地球化学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珠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最终流入中国南海。珠江的演化与中国南部的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以及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所造成的地形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记录了亚洲季风系统的演化历史。作为连接亚洲季风气候系统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纽带,珠江沉积物记录了其流域内的构造单元和地貌体系的演化信息。此外,作为南海北部盆地重要的沉积物来源,珠江的演化对于南海北部盆地中的优质储层的预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珠江的演化与过程,一直以来是地貌学家和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珠江沉积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以及物源示踪研究对于分析河流沉积物的剥蚀和搬运机制,恢复珠江地质历史演化等相关问题,厘清现代整个亚洲地貌格局的演化,以及揭示河流的演变对季风气候演化的响应与构造地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对珠江沉积物进行了物源分析,且得到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但是前人的物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包括传统几种重矿物分析和主要干流的锆石年代学分析,并没有结合沉积物全岩组成以及全面的重矿物分析,前人的取样点多集中在干流,缺乏整个珠江,包括主要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物源信息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河流沉积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对华南地区的风化作用进行研究。鉴于珠江流域沉积物的组成和源汇过程比较复杂,本论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对河流沉积物的全岩、重矿物、黏土矿物、碎屑锆石U-Pb定年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华南东南部沿岸小河流、长江南部支流以及台湾河流沉积物的矿物学、碎屑锆石U-Pb锆石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对珠江流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物源研究,揭示了珠江沉积物物源和风化的控制因素,并结合南海北部盆地中的岩心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进一步对珠江的演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珠江沉积物物源示踪体系,厘清物源和风化作用对于沉积物组成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其他河流的演化和重塑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伴随着南海的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的华南地貌的变化,珠江的发育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a)在白垩世早期,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华南沿岸地区在俯冲作用下形成了安第斯型岩浆带,此时华南东部的地势高于西部的地势。在此时期华南地区的与岛弧相关的花岗岩向珠江口盆地输送物源主要通过一条小型的沿岸河流,这条小河流被认为可能是古东江;(b)到了白垩纪晚期,此时南海地区的弧后伸展作用开始,南海北部的裂谷盆地开始形成,此时华南东部的地貌继续增加。当时古北江也开始发育,并与古东江贯通;(c)古新世至始新世时期,由于南海裂谷的演化,华南东部的地势增长的速度减慢,此时东部的地势仍然高于西部,华南东部的隆起区为珠江口盆地供源,此时珠江的流域范围仍然局限在古东江和古北江流域,此时古东江和古北江的流域范围也在变大;(d)到了渐新世,南海海底扩张开始,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开始快速隆升,华南东部地区的地势逐渐降低,珠江的规模较古新世至始新世时期没有太大的改变,珠江口盆地的物源仍然来自于华南东部地区的古北江和古东江;(e)渐新世晚期,南海北部地区进入裂陷后期,青藏高原板块的东南部加速隆升,此时华南板块的东部和西部的地势较先前发生反转,西部的地势高于东部,地势的调整使得古珠江迅速向西扩展,与上游的主要支流相贯通;(f)中新世早期至中期,此时珠江已经发育到与现今相近的规模,源源不断的为珠江口盆地供源。气候风化和母岩岩性对珠江沉积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珠江流域的西部到东部,气候从干燥逐渐变得湿润,可移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也在不断亏损。珠江河流沉积物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元素为Na和Ca,中国东南部沿岸小河流砂中的低的Ca和Mg含量指示了源于华夏板块的长英质的母岩。在珠江流域风化作用向东逐渐增强,越往东高岭石的含量越高,由于富石英硅质碎屑岩源岩的广泛再旋回,石英的加入使河流砂的风化作用变得模糊。通过研究发现,从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推断气候条件时应该注意,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受多种地质因素的控制,包括母岩的长英质与镁铁质特征以及源区广泛的碳酸盐或硅质碎屑岩覆盖层。在本研究中,最能反应气候条件的参数为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的比值以及Na、Ca、Mg和Sr元素的α
文章来源:《华南地震》 网址: http://www.hndzzz.cn/qikandaodu/2022/0130/1122.html